10月15日上午,医学院在生命科学馆举行了“世界解剖日”主题教育系列活动。学院领导班子、各教研室教师及2025级新生代表100人参加,活动由护理康复实验教学中心主任王辉主持。
静默课堂:把第一次鞠躬献给“大体老师”
9:30,生命科学馆正门缓缓开启,身着白袍的2025级新生排成单列,鞋底擦过地面的沙沙声清晰可辨。他们在志愿者引导下俯身观察“矢状切面”标本,抬眼凝视“胚胎标本”——每一次呼吸都轻得像怕惊扰了玻璃缸里的“无语良师”。馆内保持“零扩音”模式,讲解员以耳语音量介绍标本结构与临床意义,5分钟静默环节仅闻心跳监测仪“滴——”声,向“无语良师”致以最庄重的敬意。

学术微讲堂:解剖学史的“青春讲述”
10:10,师生移步报告厅。本科护理学2403班的魏睦欣同学作《探索生命奥秘,拥抱健康未来》主题报告,3分钟动画串联维萨里、达尔文、数字人技术,现场3次响起自发掌声。报告指出:“解剖学不仅是技术,更是人文——每一把手术刀背后都站着一位老师。”

医学+艺术:22幅画作让骨骼“开花”
前期征集的百余幅绘画作品经过解剖学专业老师的评审,22个作品脱颖而出,进入最后评奖环节。所有作品在医学院大厅LED屏幕滚动播放。作品中,有以细腻线条勾勒血管、骨骼的写实画作,也有结合生活场景传递健康理念的创意设计。


图1部分参赛作品

图2一等奖作品《骨生花:解剖之光》
经过网络投票,作品《骨生花:解剖之光》脱颖而出,获得一等奖。“当肋弓化作花瓶,颅骨成为静物,科学剖开胸膛,却让一朵玫瑰代替心脏继续跳动。”《人体解剖学》课程负责人徐莉老师说。教学院长王世芳说:“如果解剖学有颜色,今天它一定是同学们调色盘上的红。”
集体宣誓:把医学初心写进风里
10:40,医学院大厅前,50余名新生代表右手握拳,齐声宣誓。誓词由2023级学生代表庄麒帆领读,白袍猎猎,誓言回荡,标志着2025级新生正式开启“医路”征程。

尾声:把一天延长为一生
活动结束,生命科学馆恢复常亮灯光,但“解剖日”的故事被拉长了——
400余名新生每人写下“给大体老师的一封信”,由教学秘书封存,毕业前论文答辩时再返还拆阅,完成“入学—毕业”人文闭环。
“我们希望把这一天变成一粒种子,种在学生心里,十年后长成一名医务工面对患者时的本能善意。”医学院教学副院长王世芳说。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,持续深化“课程思政+医学人文”改革,让敬畏生命、笃信科学、践行仁心成为每一名英才医学生的精神底色。